许君慧:赡养老人是美德,民族传统不能丢
2023年11月份的一天,我刚刚来到办公室,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步履阑珊的来到办公室,眼含泪水的问我如果要起诉都需要哪些程序。我向老人询问到,是什么事件需要起诉,为什么没有家人的陪伴。
在我的询问中了解到,老人叫王淑芳,今年75岁了,住在围场某某小区,2000年老伴因为生病去世了,一直自己独自生活,现在因为年纪大了不能独自生活,希望能够和儿子、儿媳在一起生活,但是儿子和儿媳也嫌弃老人年纪大了,不愿跟她一起生活,老人来到法院要起诉儿子、儿媳不赡养老人。
我首先为她倒上一杯热水,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,告诉她不要着急,我们一定会为她解决困难的。经过考虑之后,我还是决定去拜访一下老人的儿子和儿媳,和他们进行沟通。并针对赡养老人的问题,从社会公德到国家法律,对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让他们明白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。同时严肃指出不孝敬父母的行为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,虐待、遗弃老人更是违法和犯罪的行为,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。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老年,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好尊敬老人的榜样。通过交流,我看到老人的儿子和儿媳的态度有所缓和,之后又用轻松的语气和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交谈,劝说他们和老人一起生活,并在生活方面厚待老人,使得老人心里能够有所安慰。在我真诚的感召和耐心的劝导下,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也认识到之前的做法是不对的,会将老人接回和他们一起生活,并表示以后会好好的对待老人。
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老人年龄大了,身体往往不好,生活上也有许多不便,需要子女更多的照顾,但是作为子女可能因为工作繁忙,生活压力大,从而忽略老人,让老人感觉到孤单和无助。在调解类似这样的案件时,我们一是坚持依法调解,给当事人普及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,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。二是要适当的讲解一些道德教育,对当事人进行感化。即使法律对纠纷的解决有明确规定,亦不可忽略道德教育。只有让当事人知法、明理、动情,使调解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合乎法律要求、体现道德规范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